![]() |
|
作为包装印刷龙头企业,龙利得今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300883。
龙利得本次公开发行8650万股,发行价格为4.64元/股,募资42086.40万元,主要用于扩建智能高效印刷成型联动线与智能物联网及仓库管理项目、配套绿色彩印内包智能制造生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营收净利稳定增长,与多家国际名企长期合作
公开信息显示,龙利得专业从事瓦楞纸箱、纸板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包装产品和服务,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设计综合包装方案,提供精细化服务。
公司通过自行设计和自主研发的软件,将产自多个国家领先的自动化流水线、码垛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印刷机等设备联接,达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了运营物流智能、操作流程智能、产品转换智能、仓储智能及生产流程信息化智能,提高了公司精细化和快速服务能力,降本增效。
据悉,公司已被工信部遴选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然成为国内包装行业的知名企业,伊利、中粮、来伊份、喜之郎等著名企业皆为龙利得的稳定合作伙伴,客户中不乏立白集团、金龙鱼、美国沃伦等国际知名企业。
目前,龙利得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产、销售和盈利模式,在报告期内也取得了靓丽的成绩。2017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4亿元、8.6亿元、8.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725.51万元、8875.58万元、8599.99万元,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实现了双稳健增长。
两百多项专利铸就核心技术“护城河”
不仅如此,作为行业内领先企业,龙利得技术研发实力雄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承担了多项瓦楞纸箱包装印刷科研项目。
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256项专利,具体为发明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2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224项。
在瓦楞结构、成型结构、水性高清印刷等方面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可实现防潮、防水、耐酸、防油、防锈、抗静电、耐磨、耐低温、抗高温等特殊功能,具有轻量化、高强度、环保的特征,产品附加值较高。
龙利得的产品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已通过HACCP、SA8000、FSC、ISO9001、ISO14001、ISO22000、ISO50001、BRC、OHSAS18001等相关认证,已与国内外许多知名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经过多年发展,龙利得已成为国内包装行业的知名企业,先后获得“国家印刷示范企业”、“中国印刷包装企业100强”、“中国印刷行业100强”、“中国包装行业100强”、“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
另外,公司于2017年还获得了全球印刷业最具影响力的印刷产品质量评比赛事“美国印制大奖”柔性印刷瓦楞纸箱类铜奖。同时,上海龙利得获得了“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
瓦楞纸箱应用广泛,包装行业持续高增长
事实上,传统包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龙利得打破了常规,摆脱了传统的“生产加运输”业务模式。
2017年下半年,由龙利得主导的国内首家印刷工业4.0智慧工厂奉其奉智能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整合了运营物流智能、操作流程智能、产品转换智能、仓储智能、客户端信息系统等5个部分,构建了上下互通、整体互联的体系,实现了整个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纸板生产效率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此外,据中国包装联合会数据显示,2002-2016年中国包装行业总产值从2500亿元上升至19000亿元,其中纸包装行业是占比最高的细分领域,约占包装行业总产值40%左右的市场份额。
由于下游对接食品饮料、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消费领域,纸包装行业长期具有扩容空间,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属于包装行业中的成长赛道。
瓦楞纸箱作为纸包装行业的主要产品,由于拥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可回收性、印刷适应性、经济实用性和环保性等优良特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与金属、塑料、玻璃等包装产品相比,瓦楞纸箱废弃物较少、易于回收再利用,并且印刷时主要采用无毒易降解的环保水性油墨,是公认的“绿色包装产品”,广泛地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家化、粮油、家居办公、电子电器、医药医疗等多个工业和商业下游行业。
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全球瓦楞纸箱行业2017年产值达到2260亿美元,全球瓦楞纸箱产量达到2340亿平方米。2016年全球瓦楞纸箱产量主要集中于亚洲市场,占比为51.60%,其次为欧洲和北美,分别为22.80%和17.90%。
2013年至2016年,全球瓦楞行业保持4%的平均增速;中国市场增速较快达到7%,预计未来我国将保持在全球瓦楞包装市场增长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人均瓦楞纸板消费仅为40平方米/年,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未来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而这对于龙利得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将迎来产业的变革期和爆发期。未来,公司将借助资本的力量,围绕已制定的发展战略,通过建设项目的逐渐投产,充分利用公司的先进设备、生产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保持主营业务规模增长。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