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9月1日,作为无缝钢管新材料领军企业,盛德鑫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德鑫泰”)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上市。公司拟募资34977万元,主要用于新建特种设备用不锈钢、合金钢无缝钢管制造、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
与多家国内外巨头合作,核心产品应用广泛
公开信息显示,盛德鑫泰专注于各类工业专用能源设备类无缝钢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生产的无缝钢管按照材质可分为合金钢钢管、不锈钢钢管和碳钢钢管。
其中,合金钢钢管主要应用于电站锅炉设备制造行业,碳钢钢管主要应用于石油炼化行业,不锈钢钢管主要应用于电站锅炉设备制造及石油炼化行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具有国际化管理体系和视野的高技能人才、工匠队伍,并与上海锅炉厂、哈尔滨锅炉厂、东方锅炉等国内大型电站锅炉制造企业,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石油炼化企业以及BHEL公司等海外大型电力设备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据了解,盛德鑫泰自成立运行至今,通过高层的果断决策,强有力的市场拓展及科学的内部管理,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在调整产品结构上狠下功夫,盛德鑫泰已由一个冷拔无缝钢管行业的普通角色迅速成长为该行业里的一支重要力量,产品的涵盖范围已由普通碳钢管的生产快速向高端、超临界、成组距的“T”系列合金管全面迈进。为“盛德”品牌战略的不断提升注入了新的内涵。
营收净利稳定增长,主业突出研发持续投入
而正是由于核心产品的不断优化,才促使近几年公司营收稳健增长,主营业务突出。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7.61亿元、8.74亿元、9.05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20亿元、0.61亿元、0.7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合金钢无缝钢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不锈钢无缝钢管是公司主要发展的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合金钢无缝钢管营收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72.30%、67.78%、62.77%,不锈钢无缝钢管营收占同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35%、15.06%、15.05%。
与此同时,公司研发投入不断扩大,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较为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当年累计研发支出分别为0.22亿元、0.25亿元、0.26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15%、3.15%、3.18%。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目前在小口径电站锅炉用合金钢领域具备很强的行业竞争力。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公布的数据,公司生产的小口径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产量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二;2019年排名前三位。
核心技术持续创新,多项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事实上,产品的优化和业绩的提升,都离不开技术的持续创新。据悉,盛德鑫泰自2009年起连续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在电站锅炉用无缝钢管技术领域产品研究和开发能力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主要核心技术涵盖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用合金无缝钢管、高压锅炉用小口径新型不锈钢无缝钢管、耐硫酸露点腐蚀用09CrCuSb(ND)钢无缝管。
具体来看,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是火力发电机组实现环保、高效发电最有效的途径。公司研发投产了优化内螺纹无缝合金钢管、小口径T91无缝钢管和小口径T92无缝钢管三种合金无缝钢管。
公司自2012年起即着手进行高压锅炉用小口径新型不锈钢无缝钢管的研制,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研发成功的材料包括TP304H、TP347H和TP347HFG等,均已经通过了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型式试验评定和锅炉厂材研所的评定,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良,已达到可替代进口的水准。
此外,公司09CrCuSb(ND)钢无缝管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已稳定向各大锅炉厂及石化企业供货。目前,公司在研项目丰富,主要包括石油炼化用新型小口径超长无缝管、超细晶小口径不锈钢无缝管、防滚动型高效换热内螺纹管的开发等。
盛德鑫泰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淘汰低端产品,发展高端产品,使公司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盛德鑫泰产品结构以高等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各类锅炉用管产品已达到国内领先。
多年来,盛德鑫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创新制造技术含量高的尖端产品。
未来,盛德鑫泰将顺应我国的相关的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的产业结构战略调整趋势,深耕于能源设备类无缝钢管领域,根据产业和客户的需要,使现有的产品不断完善升级,巩固公司在业界的地位,打造新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