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核心技术客户遍及全球,绿的谐波借科创板上市契机引领行业技术变革--中国信息报道
·账号注册 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首尚信息报道-新闻 > 信息快报 > 聚焦IPO > 正文
掌握核心技术客户遍及全球,绿的谐波借科创板上市契机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中国信息报道 2020-08-28 09:35:35

     8月28日,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精密传动装置制造商,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绿的谐波”)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经过多年持续研发投入,绿的谐波成功打破国际品牌的技术垄断地位,提升了我国在谐波减速器领域的自主供给能力,并实现批量出口。

打破国外垄断,开创自主技术

      公开信息显示,绿的谐波主营产品包括谐波减速器、机电一体化执行器及精密零部件,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目前正在拓展数控机床、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半导体生产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

      此次上市,公司拟募资5.65亿元,主要用来谐波减速器生产线的建设。

      而绿的谐波所在的精密减速器领域,是包括机器人在内的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代表了精密传动技术、高端装备核心部件的顶尖水平,精密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我国此前在谐波减速器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国外整体差距很大,国内市场上高精度谐波减速器主要依赖于进口,其高昂的价格成为制约国产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为了填补我国在高端精密谐波减速器领域的空白,绿的谐波创始人左昱昱自2003年开始深入研究谐波啮合理论,带领公司自主研发了具备先进水平的精密谐波减速器。

      绿的谐波自主研发的精密谐波减速器在精度、寿命、稳定性、噪音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在国内市场已逐步实现了对国际品牌的进口替代,向国内主流机器人厂商稳定供货;在国际上,公司产品也取得了诸多国际知名厂商的认可。

      目前,主流国际品牌仍在全球谐波减速器行业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GGII数据显示,2018 年国产减速器出货量市场份额不足30%,剩余市场份额则由外资品牌占据,且产品售价较高、交货周期较长,成为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国产替代的需求日益强烈。

      绿的谐波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谐波减速器研发技术,实现了精密谐波减速器国产自主可控,大幅降低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和采购周期,缩短了机器人及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技术迭代周期。

核心客户遍及全球,业绩高增长值得期待

      近年来,该公司营业收入较为稳健,盈利能力较为可观。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839万元,同比增长14.81%,净利润为3405万元,同比增长159.92%,扣非净利润1701万元,同比增长174.38%,经营净现金流入271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从市场规模来看,随着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下游市场不断高涨的需求,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聚焦核心主业,研发投入毫不手软

      事实上,公司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基于技术和产品优势,公司谐波减速器产品定价空间较大,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及自身产品成本与客户协商确定产品价格。

      绿的谐波主要核心技术均来源于自主研发,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涵盖快速化性能测试体系、精密谐波减速器全生命周期评估、轻量型精密谐波减速器的研发技术等。

      公司核心技术产品营收稳健,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2017年—2019年,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1.28亿元、1.75亿元、1.47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3.07%、79.51%、79.20%。

      核心技术离不开公司对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9.20%、11.39%、13.04%,占比逐步提升。

      截至2019年底,公司拥有技术及研发人员8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量的15.61%。此外,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81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

      公司产品凭借先进的制造工艺和优异而稳定的产品质量,获得了多项荣誉,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公司“Leaderdrive”商标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获得了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首届大奖)等荣誉。

      绿的谐波此次登陆资本市场,公司的融资渠道将得以丰富、市场知名度得以提升、资本结构更趋优化。绿的谐波将紧抓发展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基本原则,致力于成为世界顶尖的精密传动装置制造企业。

来源:
作者: 昌胜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关于我们 | 技术支持:北京首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8015322号-1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南路甲6号 热线:1377098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