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核心技术赢得主流车企信赖,凯龙高科用科研塑造尾气后处理领军企业!--中国信息报道
·账号注册 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首尚信息报道-新闻 > 信息快报 > 聚焦IPO > 正文
靠核心技术赢得主流车企信赖,凯龙高科用科研塑造尾气后处理领军企业!
中国信息报道 2020-08-25 11:21:07

      近日,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龙高科)在深交所创业板披露了IPO招股书,公司拟募资4.6亿元,主要用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扩能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而作为全球领先的内燃机尾气后处理“专家”,凯龙高科此次若能成功上市,则将借助资本市场,再次扬帆远航。

大客户覆盖国内主流车企,数百个品种水路多领域应用

      公开信息显示,凯龙高科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长期专注于内燃机尾气污染处理,以及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公司主导产品包括内燃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等三大类300多个品种,运用于中国道路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用内燃机的尾气污染治理及工业污染治理。

      凯龙高科用8年的时间,“啃”下了尾气后处理系统技术的关键难题,突破国外巨头的技术壁垒,打造出当时在全球唯一的SCR尾气后处理自主创新完整产业链。

      而这一成功,也是受益于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

      据悉,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汽车尾气产生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作为国内尾气后处理市场的领军企业,2009年凯龙高科最先推出满足国四排放标准的国产柴油机SCR尾气后处理系统,当时曾引起业内强烈关注。眼下,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尾气后处理系统已与多家厂家开始匹配。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客户包括上汽红岩、潍柴动力、上柴股份、玉柴机器、福田汽车、东风朝柴、南京依维柯等国内主要的主机厂或整车厂。2017-2019年,公司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9.14%、76.29%、73.63%,由此可见,公司来自上述主要客户营业收入长期保持非常稳定的态势。 

      这说明公司与主要客户已经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陆续与三一动力、上汽大通、江西五十铃、道依茨大柴、云内动力、全柴动力、一拖股份等国内主要的主机厂、整车厂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厂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研发费用逐年增加,科研团队人才济济

      然而,凯龙高科之所以能获得大客户的青睐,主要还是因为自身核心技术较先进所致。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6431.67 万元、7156.05 万元、8012.32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5%、6.16%、7.51%,且处于持续上升趋势。

      据了解,凯龙高科的研发费用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在于其长期遵循“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科研方针,开发生产多项高新技术产品。       为此,公司还特别成立了凯龙技术研究院。据悉,该研究院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方向涵盖催化剂载体、催化涂层及催化剂活性组分研究、喷射控制器软硬件控制策略研究、尾气后处理产品结构及其焊接技术研究等领域。

      其聚集各类专业背景的设计研发工程人员280余名,其中博士7名、硕士41名。同时,凯龙技术研究院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长期合作,为公司产品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数百项专利奠定技术基础

      除此之外,凯龙高科还依托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部政策引导类专项、国家发改委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国家、省市级项目支持,牵头或参与制定了18项行业标准。

      其中,10项SCR标准、5项DPF标准、2项催化剂载体标准和1项汽车行业标准。公司已获专利144项,包括发明专利39项。

      另外,公司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已入选国家科技部重点新产品计划,SCR系统和DPF系统分别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拥有中国工业先锋示范单位、中国机械工业管理示范企业、中国内燃机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

      事实上,凯龙高科已经自主设计建造了载体催化剂涂覆流水线、蜂窝陶瓷载体生产流水线、尿素喷射泵装配流水线、喷射控制器流水线、泵罐一体式尿素配给系统装配流水线、催化器封装等多条流水线,具有后处理系统完整产业链。

      在服务方面,凯龙高科注重市场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北京、上海、重庆、东北、潍柴等15个配件中心和218个特约维修服务站。凭借着成熟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凯龙国五产品获得主机厂和终端用户的广泛认可。

来源:
作者: 昌胜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关于我们 | 技术支持:北京首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8015322号-1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南路甲6号 热线:1377098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