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8月24日,深交所迎来首批创业板注册制公司的上市首秀,其中包括安徽金春无纺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春股份”)在内的18家公司成功登陆中国A股市场。
作为首批创业板注册制上市公司,金春股份将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水平,以及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为公司后期的新建产能和研发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流生产能力助力业绩腾飞,产品应用广阔市场空间巨大
公开信息显示,金春股份是国内领先的非织造布生产商,前期主要从事水刺非织造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逐步开始进入热风和长丝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领域,并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下游终端客户提供专业化、品质化的非织造布产品。
目前,金春股份的产品已经覆盖民用清洁、医疗卫生、装饰装潢和工业用材四大领域,应用于湿巾、面膜、一次性卫生用品、合成革、包装材料等各类产品,并成为了恒安集团、维达纸业、扬州倍加洁日化有限公司、杭州豪悦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日本LEC等国内外知名生产企业的重要非织造布供应商。
而公司之所以能获得众多国内外知名公司的长期青睐,主要是因为金春股份拥有稳健高效的生产供应水平。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拥有5条交叉水刺生产线、3条直铺水刺生产线、2条热风非织造布生产线和1条长丝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生产线,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年产能达47500吨,热风非织造布生产线年产能达4500吨,长丝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年产能达2000吨。
2019年,金春股份营业收入达到了8.38亿元,净利润高达8900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4.69%、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280.49%,这一业绩表现实属让人惊叹。
核心技术凸显产业新优势,研发创新铸就市场护城河
然而,业绩的稳定增长,离不开金春股份一直以来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在现今下游消费升级和大健康产业升级的时代机遇下,公司着力对非织造布的研发和产品质量进行改进,着重发展非织造布高端产品。
由于非织造布生产线一直是定制化设备,金春股份通过“引进、吸收、积累、再创新”,技术团队形成了独有的设备选配和改造能力,结合公司特有的工艺管理体系,创新发展了覆盖设备、工艺和产品的非织造技术集群,已具备突出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金春股份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非织造布生产线已实现高自动化、数字化、规模化的生产能力,成为公司在行业内最为突出的技术标签。
截止目前,金春股份共拥有31 项专利,所研发的自主核心技术在非织造布领域均应用到关联产品中。
根据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依产量测算,2019年金春股份水刺非织造布市场占有率达7.44%,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该公司作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2016年公司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第229名”,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十强企业。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金春股份创新发展了高速高产水刺非织造专有设备及工艺技术、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技术、热风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技术和长丝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技术4大核心技术类别,分别对应16项核心技术。
同时,公司重视与科学院校、设备设计制造企业的合作研发。报告期内,公司系天津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单位,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和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公司使命
不仅如此,金春股份在IPO期间,迎来了一个艰难的挑战。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无纺布等防疫物资需求激增,公司加班加点,为湖北提供双氧水和医用无纺布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消毒湿巾、防护服面层以及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
但因原材料大量备货造成了资金短缺,当地政府通过金融机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助力公司防疫物资采购。
一台台机器的飞速运转,一张张无纺布出炉,这样满工满产的生产场景,在疫情期间每天都在上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金春股份主动作为、勇担职责,充分彰显企业“温度”和责任担当。
目前企业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乘势而上,抢抓发展机遇,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强劲发展势头,相信未来公司的发展又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惊喜。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