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据交易所公告,长鸿高科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05008,发行价格10.54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2.99倍。
长鸿高科拟募集资金75049.00万元,将用于2万吨/年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技改、25万吨/年溶液丁苯橡胶扩能改造二期等项目。若上述项目能够顺利投产,将大幅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导力与定价权。
营收净利稳定增长,现金流持续净流入
招股书显示,长鸿高科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ES)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系列包括SBS和SEBS,其中SBS主要应用于橡胶制品、聚合物改性剂、沥青改性剂和粘合剂等领域,SEBS广泛应用于包覆材料(如电线 电缆、牙刷柄等)、线材、和玩具、地面铺装材料(如塑胶跑道、瑜伽垫等)及一次性输液管、血袋、医用人体手术教学模型、医用腋下拐杖腋托等医用器材领域。
据了解,长鸿高科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提高TPES全系列产品的研发能力,在氢化TPES,即SEBS和SEPS技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6-2018年,长鸿高科实现营收分别为4.75亿元、4.91亿元、10.20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0.69亿元、1.81亿元,可见该公司近三年业绩呈现持续上涨态势。
与此同时,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长鸿高科也是可圈可点。上述同期,该公司净益率分别为13.78%、13.16%、25.9%,可见在经过短暂的调整后,长鸿高科的资产回报已得到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长鸿高科经营性现金流出也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上述同期,其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1012万元、5799万元、12900万元。由此可见,长鸿高科非常重视公司现金流的稳定性,持续的净流入凸显公司经营策略以及回款效率较为理想。
高度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应收款与存货从未发生坏账或减值
与此同时,长鸿高科着眼于市场发展及变化情况,在持续丰富和完善现有SBS和SEBS产品系列的基础上,深入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SEPS生产能力建设,推动我国SEPS产业化的发展,努力实现TPES全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环保型新材料,以替代传统低端、低环保性能材料,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目前,该公司TPES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依靠稳定、良好的产品品质,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与上下游主要优质客户、供应商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对此,长鸿高科在对客户的经营策略上也采用较为科学的信用赊销体系。上述同期,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 311.75 万元、974.04 万元、4410.85 万元,占各期末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 0.55%、1.44%、4.37%。
虽然额度在持续增加,但至今却未发生过任何应收款无法收回情形。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增加也是合乎情理的,在未来信用政策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公司依旧可以有效控制好应收账款的安全回收。
此外,公司为了更好的稳定生产计划,在存货管理方面也是有条不紊的。上述同期,公司存货余额分别为2284.29 万元、5794.44 万元、8160.94 万元,占各期末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 4.06%、8.58%、8.09%。
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之下,长鸿高科的存货规模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低水平,至今公司仍未出现过存货明显减值,以及计提跌价准备金等情形,可见公司在“量入为出”的生产策略下,始终能将存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而在原材料采购上,长鸿高科也非常注重与供应商之间合作的稳定性公司。上述同期,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 76.69%、75.37%、74.65%,行业特征和公司的采购策略决定了主要供应商相对集中的特点。
一方面,公司供应商所处的石油化工行业主要集中在国有和民营大型集团,行业集中度较高;另一方面,公司侧重于选择信誉状况好、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以保障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的持续稳定供应。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市场导向决定研发产能
事实上,长鸿高科的主营业务之所以能取得较快增长,更多还是依赖其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上述同期,该公司用于研发方面的支出分别为2079万元、1665万元、3756万元。虽然有些波动,但总体上的投入还是大幅增长的,而这正是长鸿高科作为化工高新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源所在。
未来,长鸿高科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理念,及时了解国内外热塑性弹性体产业的发展动向,持续专注于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进基础新材料的原创性开发,加快新材料应用产品研发和推广节奏。
另外,在现有技术研发部门的基础上,公司将增加投资升级研发中心,充实提高研发装备水平,吸引高精尖研发人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整合公司内外部研发资源,丰富产品系列,提升产品品质,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努力树立国内领知名并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形象。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