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新能重金投入生物能源研发,政策利好促进营收净利高增长--中国信息报道
·账号注册 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首尚信息报道-新闻 > 信息快报 > 聚焦IPO > 正文
卓越新能重金投入生物能源研发,政策利好促进营收净利高增长
中国信息报道 2019-11-21 11:12:50

11月21日,生物柴油第一股卓越新能登陆科创板。目前卓越新能已经成为我国生物柴油行业龙头企业,生物柴油产销规模及出口规模多年位居行业领先。

募集资金均为主业服务,绿色能源有望快速发展

卓越新能本次IPO募资总额为12.88亿元,其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实施“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及年产5万吨天然脂肪醇项目”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而这些投资项目均属于公司的主营业务。

资料显示,卓越新能是一家通过综合利用废油脂从事生物柴油及衍生产品—工业甘油、生物酯增塑剂、水性醇酸树脂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效资源循环利的民营企业,其成功登陆科创板将成为目前科创板上市的唯一一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企业。

对于此次IPO,卓越新能表示,公司将始终专注于生物柴油制造的主营业务,力争通过本次发行上市融资实现公司主营业务的扩张和研发实力的增强,突破目前限制公司进一步快速发展的产能、资本瓶颈,并通过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的改进及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的创新,提升生物柴油品质及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的品类,为下游产品应用市场的拓展提供助力。

营收净利“联袂”高增长,研发费用两年增长超三成

作为一家科创型企业,研发创新、技术领先是其盈利快速增长的根本性原因。从卓越新能披露的研发费用数据中可以看出,卓越新能每年都会拿出业绩收入一半左右的费用,用作研发支出,这一点可从公司近年来的财报中得知。

数据显示,2016至2018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长,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47.80%,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62.78%,2018年末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22.36%,同时公司盈利质量较高,2016至2018年累计经营净现金流与累计净利润相当。

此外,2019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2.43%,净利润同比增长71.19%,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除了盈利指标亮眼外,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19年9月底,资产负债率已经下降至12.50%。

值得注意的是,卓越新能2016至2018年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3.62%,与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其研发投入已从2014年的0.31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0.48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

事实上,良好的研发基础与研发成果,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截至2019年4月末,卓越新能共获得授权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在途申请的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而这些研发成果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发展,也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队伍,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

政策利好连续发力,市场空间再次打开

科技创新对生产过程中的降本增效,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

据卓越新能表示,正是由于其在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方面持续研发创新、优化升级,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技术进步。使其能够改进连续甲酯化工艺设备,最终令废油脂甲酯化转化率达98%,且生产工况安全可靠,生产过程实现节能和清洁生产,产品质量稳定可控,其中大部分产品满足欧美市场的使用要求。

2016年卓越新能突破技术瓶颈,开始出口欧洲,主导产品生物柴油2016年二季度取得欧盟生物柴油ISCC认证后开始批量出口,经营规模稳健扩大。

根据REN21《2018可再生能源全球现状报告》信息,2016至2017年我国生物柴油年产量约为88万吨,目前卓越新能生物柴油产量达22万吨以上,估算产量占比在20%以上,是国内产销量最大的生物柴油企业,同时亦是国内最大的生物柴油出口企业。

生物柴油作为“绿色能源”,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促进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利用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是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路线创新,用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即可为上游解决废油脂安全回收利用的问题,又可为下游提供环保安全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多重的环保效应和社会效应,是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的行业。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均有涉及,时间跨度长,政策规划密集。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利好下卓越新能后期高速发展可期。

来源:
作者: 王凯伦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关于我们 | 技术支持:北京首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8015322号-1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南路甲6号 热线:1377098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