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迅股份为西安地铁五号线、六号线保驾护航 用技术打造智慧出行新标杆--中国信息报道
·账号注册 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首尚信息报道-新闻 > 信息快报 > 今日要闻 > 正文
声迅股份为西安地铁五号线、六号线保驾护航 用技术打造智慧出行新标杆
中国信息报道 2021-01-04 21:12:20

     在西安市民的翘首企盼中,2020年12月28日,西安地铁五号线、六号线同步通车运营,据了解,5号线马腾空站至创新港站,全长41.6公里,设31座车站,是目前线网中运营里程最长的一条线;6号线一期西北工业大学站至国际医学中心站,全长15.6公里,设13座车站。

      为了保障五号线、六号线全线智慧防控安检,全面提升安检运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声迅股份依托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强大的技术实力,按照“分级减量、提质提效”的原则,为西安地铁量身定制了国内领先的智能检物、智能检人和安检信息化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安检解决方案。为西安人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西安轨道交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数智赋能 安防整体解决方案引领者

      声迅股份是“智能检物+智能检人+安检信息化管理”安检新模式的引领者。自 2005年开始从事安检技术研发,经过 10 余年的积累,公司已经形成完整的安检技术和产品体系,并在智能安检系统建设、安检系统运营服务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公司首创研发的“轨道交通智能安检系统”,集智能检物、智能检人、安检信息化管理于一体,可实现禁带品智能识别、人脸识别、视频数据快速检索、安检大数据挖掘分析、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是国内领先的安检物联网平台。

      此次助力西安地铁五号线、六号线在智慧安检体系的建设运营是其安检技术实力的又一成功示范。

打造安检新模式 实现高质量保障服务

西安地铁六号线科技路A口智慧安检前端设备一览图

      声迅电子作为西安地铁五号线、六号线“智能安检设备及系统”的服务提供商,提供了自主研发、全国首创、行业领先的“轨道交通智能安检系统”,为西安人民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中,智能检物由远程集中判图系统和禁限带品智能识别系统组成。据了解,远程集中判图系统采用实时传输、负载均衡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动态调整系统内各个安检点的判图任务,实现跨地域安检资源共享。西安地铁五号线、六号线是国内首个线路级的远程集中判图地铁线路,达到了”削峰平谷”和“减员增效”效果,提高了物检效率和利用率。

远程集中判图系统中心--安检员集中判图

      禁限带品智能识别系统创新性地引入了AI智能判图模式,采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和危险物质探测技术,实现对危险液体、管制刀具和枪支器械等禁带物品的智能识别与自动实时报警,减少对安检员人工识别禁限带物品的依赖程度,提高安检设备危险物品自动识别能力。

智能检物--AI智能判图

      智能检人采用集金属探测、测温为一体的智能安检门,可探测出隐藏在衣服的刀具、枪支、金属类等多种危险物品,同时快速完成人体体温检测,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监管需求,不断提高人体安检的效率与准确度。

智能检人--智能安检门

      安检信息化管理以声迅股份自研的“智能安检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全线安检点的视频监控、安检人员考勤、客流信息、过包信息、查获违禁品信息的实时采集,对禁限带品及突发事件的警企联动处理,实现了安检点“可发现、可处置、可检索、可管理、可维护”的闭环管理,向客户提供安检设备维保、巡检管理、特定日保障、技术培训、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信息数据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等服务,降低了地铁运维成本,优化了运营管理业务流程。

安检信息化管理终端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持续引领轨道交通智慧安防

      因轨道交通具有环境封闭、人流密度大的特点,对预防监控、实时监控和视频质量均提出较高要求。轨道交通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为安全运营与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将成为未来轨道交通智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声迅股份作为一家拥有智能技术、关键产品和核心系统平台的安防服务提供商,为西安地铁五号线、六号线的开通提供了完整的安检解决方案与服务,为西安人民“安全绿色,智慧出行”保驾护航。

      面向未来,声迅股份不忘初心,不断创新,与时偕行,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将持续引领轨道交通智慧安防、智能安检迈入全新时代,打造最科学、最安全的安检安防解决方案,为创城、创卫贡献“地铁正能量”!

来源: 本网编辑
作者: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关于我们 | 技术支持:北京首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8015322号-1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南路甲6号 热线:1377098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