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银行副行长施红敏9月24日在外滩大会上表示,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到现在整个行业着力打造的智慧银行体系,数字金融推动银行不断加快创新步伐,延伸服务深度。
近年来,在数字化引领下,上海银行的创新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施红敏举例,2019年上海银行打造了“魔镜”智能风控系统,深度整合内外部包括工商、司法、舆情等十七大数据源,运用数据挖掘、风控建模、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缓解银行对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的痛点。此外,“云网点”项目利用远程视频、人脸识别、OCR识别和5G通讯等技术,由远程柜员为客户提供协同型金融服务,目前已覆盖65%个人业务,试点分行分流率近70%,大大解放了网点生产力。
今年暴发的疫情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服务客户“线上+”的能力持续增强,普惠大众的能力持续提升。以上海银行为例,线上渠道的增长弥补了疫情期间线下业务量的萎缩,整体营收增长保持平稳。
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银行线上个人客户较年初增长18.10%,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142.51%;互联网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56.44%。通过“上行资产池”、“上行普惠”等拳头产品,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带动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84.85%;线上渠道获客同比增长260%。
数字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行业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大融合和大创新时期,重塑着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对于数字金融的市场竞争,施红敏认为,不管金融业态如何改变,金融的核心是信用和风险,银行本质上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数字金融不是目的,以数字金融提升风险经营能力才是最终目标。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