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的出海新路与数字征途--中国信息报道
·账号注册 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首尚信息报道-新闻 > 分类导刊 > 品牌信用 > 正文
五粮液的出海新路与数字征途
中国信息报道 2020-12-02 14:28:18

  一个可能是中国最传统的行业,正迎接一场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

  五粮液,作为白酒行业龙头和知名民族品牌,力争成为白酒国际化旗手,引领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仍在途中的白酒出海

  对五粮液而言,借助国际高端会议抓住亮相世界舞台,则是“圈层营销”的升级打法。

  刚刚开幕的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被授予17届“东博会战略合作伙伴”荣誉的五粮液,充分借助东博会这一国际展示平台,积极融入、深度参与东博会系列活动,向全世界充分展示民族品牌、“中国名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包括501五粮液、经典五粮液、第八代五粮液、五粮液1618、五粮液·缘定晶生等极具代表性的五粮液产品,均得以在东博会会展现场的五粮液展厅里亮相。其中,9月底全新推出的“经典五粮液”传承自上世纪60-90年代五粮液标志性的“梅瓶”造型,其源自宋代宫廷梅瓶瓷器的设计,大气典雅,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纷纷驻足观看、鉴赏体验。

  而能在现代商业中得到延续的不止穿越时空的古风意蕴。展场内主题鲜明的图片墙,同样传递了五粮液传承千年的极致酿造工艺和一代代五粮液人的匠心坚守。

  卓有成效的数字化革新

  从进博会到APEC,再到东博会,五粮液的深度参与并不止于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引领中国白酒“走出去”。学习数字经济如何与实体经济融合,亦是拓宽视野、交流经验的难得机遇——在11月19日召开的2020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中,五粮液成为APEC中国数字经济委员会首批创始成员。

  纵观这份创始成员名单,当中既有京东数科、小米等这样快速成长的互联网教育、金融和智能硬件公司;也有格力电器、新希望这样持续多年在所属实体行业保持TOP级别的长青企业。

  五粮液能跻身之中,自然有其数字化的实践支撑——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动销普遍困难之时,五粮液坚持多年的渠道组织变革和数字化转型就发挥了显著作用。

  例如,因为将原本的7 个营销中心改为21 个营销战区。即以省为基础,以市场容量、市场潜力、竞争态势三个维度,构建单省营销战区或多省合一的营销战区。五粮液实现区域纵向扁平化,相较于以往需通过多级经销商接触终端消费者的链条,减少中间环节,更直接掌握渠道和终端库存实际。

  配合“控盘分利”“积分扫码”的供应链数字化改造,在此次疫情应对中落实为“通过渠道数据、终端数据,更加及时准确地洞察进销存情况和营销商机,提高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疫情之下,五粮液先后提出避免对经销商政策一刀切,提前准备恢复性消费配额调节。因势利导,实现执行效率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五粮液一直秉持合作共赢的态度开展数字化变革。去年8月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云宣布将支持五粮液构建数字化的零售门店和生产检测,天猫和零售通则将为五粮液拓展更加高效的销售渠道和营销阵地。

  今年2月,五粮液与京东战略合作再升级,启动“白酒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合作项目,通过结合京东物流在全国的仓储服务,干线、支线配送运输网络、终端网点配送、到家服务的配送能力和全国供应链资源,搭建一套市场响应速度最快、综合效率最优、算法最科学的智能供应链服务体系,为五粮液1000多家经销商、1600多家专卖店、10万个优质终端网点和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五粮液产品物流“到店”“到家”服务。

  今年5月,五粮液新零售管理公司顺势成立。彼时,五粮液方面高层表示,新零售公司将以互联网思维开展消费者运营,致力于打造酒业第一家集品牌宣传平台、产品销售平台、消费者互动平台和线上市场管理平台为一体的“垂直生态赋能平台”。

  数字化的舞台并不只存在于终端营销,上游生产环节同样有其发挥余地。据悉,五粮液正加紧构建以专用粮供应为核心的溯源管理体系建设,以实现原粮100%可预检、可追溯、可管控。

  结语

  “五粮液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一次简单的信息化建设,而是制度的再造、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产业的一次深刻革命。”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曾就数字化转型作出如此表述。

  本次东博会恰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作为民族品牌走向国际的探路人,也作为数字经济探索的新人,五粮液向世人展现的不止是作为中国名片——白酒名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国际兼容度,更是中国实体经济数字化革新的新生路径。

来源: 本网编辑
作者: 五宣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关于我们 | 技术支持:北京首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8015322号-1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南路甲6号 热线:1377098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