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改革开放40周年:发酵乳、婴配奶粉、常温奶“从无到有”--中国信息报道
· 设为首页   ·

地方资讯

内蒙古

大连

青岛

宁波

厦门

深圳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中国信息报道-新闻 > 经济观察 > 正文
中国乳业改革开放40周年:发酵乳、婴配奶粉、常温奶“从无到有”
中国信息报道 2018-06-22 13:50:45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2日讯(记者吴晓薇)随着乳品工业化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乳业打造出了多种亮点产品。发酵乳、婴幼儿配方奶粉、常温奶,这些现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常消费品,在40年间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发酵乳、常温奶从大城市走向全国

  休闲时喝一杯酸奶,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营养和健康的消费选择。我们平常所说的酸奶,实际上是发酵乳产品的一种,而发酵乳这一品类被誉为我国“最成功的乳制产品”。目前,我国发酵乳在液体奶中所占比例很高,可达到28%。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就出现了我们现在能喝到的酸奶,因为生产量很小而无法普及。此外,牧区也有一些家庭自制的酸奶。70年代起,我国酸奶的生产开始起步。到了1985年之后,内蒙古轻工业研究所成功研制了冷冻干燥菌种粉,把酸奶成功从大中城市运输到了小城市。2010年后,我国开始开发常温酸奶,从此酸奶成功流通到了更远的农村和山区。

  先进的技术不止把发酵乳带到了农村,还把常温奶(即灭菌奶)送到了更多远离城市的消费者手里。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回忆道,“过去农村的消费者只能喝奶粉,因为巴氏杀菌奶运输过不去。”转机发生于1984年,内蒙古扎鲁特旗乳品厂引进了我国第一条常温灭菌奶生产线,每小时可以生产4000包常温奶。经过我国乳企不懈努力,到了90年代中期,常温奶异军突起,从北方销到到南方。从此,常温奶走进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强劲的消费力量带动了我国乳业的整体发展,使我国乳制品市场得到了快速增长。

  婴配奶粉四代更迭:营养更合理注册更严格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自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从无到有”共经历了4次迭代。

  1979年,由内蒙古轻工科研所、黑龙江省乳品工业研究所、内蒙古海拉尔乳品厂、黑龙江双城儿童乳品厂开始研制第一代婴幼儿配方乳粉——“母乳化乳粉”。1983年“母乳化乳粉”研制成功,以牛(羊)乳为基础,添加乳清粉、植物油、微量元素、维生素,并批量生产。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制订了GB10766—89《婴儿配方乳粉Ⅱ》定义,第二代婴幼儿配方乳粉从此诞生。它以鲜牛乳、羊乳和脱盐乳清粉(或脱盐乳清)为主要原料,强化维生素和矿物质而制成的粉末状产品。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89年版的三项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第三代婴幼儿配方乳粉取消了产品分级规定,亚油酸、乳糖、乳清蛋白的比例统一按最高等级规定;维生素由7种增加到13种;矿物质由10种增加到11种;增加了胆碱、牛黄酸。到2009年,全国婴幼儿乳粉产量约60万吨,产量前十家的企业产量达3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9%。

  现有的第四代婴幼儿配方奶粉分为乳基和豆基两种类型,其营养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全,向着母乳的模式更接近了一步,是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标准之一,具有里程碑意义。

  目前,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检测检验能力、科技研发能力、企业管理水平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行业集中度也逐年有所提升。2016年,全国有生产许可证企业108家,产量约80万吨,前十家企业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5.2%。同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对27个主流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月月进行监测抽检,合格率100%。

  为了打击国内婴幼儿乳粉配方过多过滥现象,以及部分品牌为了营销炒作配方概念导致的非理性涨价。2016年10月1日,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2017年5月25日晚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文件,对新政进行修订。

  新政实施后,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管与配比与之前相比更加严格,而这也是导致我国市场上婴幼儿乳粉配方数量大幅减少的直接原因。据北京商报报道,食药监总局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稽查专员张晋京表示,2016年我国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注册制后,婴幼儿乳粉配方数量大幅减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截至2018年6月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批准了43个批次1156个配方。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 韩肖
      中国信息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信息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信息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信息报网 电话:010-63376809

      2018年05月11日中国信息报金融证券

      新闻排行榜
      诚信导刊
      图片新闻
      金融证券
      中国国情国力
      10月13日中国信息报金融证券电子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支持:北京首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京西工商广字0235号  备案号:京ICP备18015322号-1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南路甲6号国统宾馆 新闻热线:010-63376809 广告热线:010-63376684